财经要闻:今日财经要闻:利好政策应出尽出,为何股市还是跌跌不休
概要:
1、中国企业500强营收超108万亿元财经要闻,比上年增长5.74%
2、易纲: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仍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财经要闻,要有信心和耐心
3、9月份 LPR却按兵不动财经要闻,专家建议应引导银行适度下调存量二套房贷利率
4、利好政策应出尽出财经要闻,为何股市还是跌跌不休
5、日本对华食品出口暴跌41.2%财经要闻,创东日本大地震后近12年最大降幅
6、为增加优质信贷人财经要闻,银行对企业贷款利息已经将至3%
概要:
1、中国企业500强营收超108万亿元财经要闻,比上年增长5.74%
2、易纲: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仍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财经要闻,要有信心和耐心
3、9月份 LPR却按兵不动财经要闻,专家建议应引导银行适度下调存量二套房贷利率
4、利好政策应出尽出财经要闻,为何股市还是跌跌不休
5、日本对华食品出口暴跌41.2%财经要闻,创东日本大地震后近12年最大降幅
6、为增加优质信贷人财经要闻,银行对企业贷款利息已经将至3%
1、中国企业500强营收超108万亿元财经要闻,比上年增长5.74%
9月20日,中国企业联合会、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财经要闻。榜单以2022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,264家制造业企业上榜,比上年增加8家,连续第三年保持增长。榜单显示,今年“500强”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,营业收入总额108.36万亿元,比上年“500强”增长5.74%;资产总额为399.77万亿元,比上年“500强”增加了27.24万亿元,增长了7.31%;入围门槛连续21年提高,今年“500强”入围门槛为469.98亿元,比上年增加23.73亿元。
千亿级企业首次过半财经要闻。“500强”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54家,净增10家。其中有16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。
人均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财经要闻。“500强”人均营业收入为330.22万元,比上年“500强”增加了14.26万元。
2、易纲: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仍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财经要闻,要有信心和耐心
全国政协常委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易纲在署名文章《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几个特点》中提出: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仍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,要有信心和耐心财经要闻。随着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不断修复,居民会逐渐增加消费支出,进而创造收入和更多消费。国际上看,消费从疫情中基本恢复需要1年左右时间,而我国目前才半年,恢复仍需要一个过程。但也要看到,二季度以来经济恢复有所放缓,制造业PMI(采购经理指数)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,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信心偏弱。建议适度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,切实支持扩大内需,促进经济良性循环,共同努力推动今年全年5%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顺利实现。
3、9月份 LPR却按兵不动财经要闻,专家建议应引导银行适度下调存量二套房贷利率
9月20日,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公布,其中1年期LPR为3.45%、 5年期以上LPR为4.2%,均维持不变财经要闻。在6月、8月LPR两次下降之后,以及本月中期借贷便利(MLF)中标利率维持不变,本月LPR“按兵不动”符合市场预期。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内外部变化仍有一定空间,四季度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。
分析人士指出,对房地产市场而言,金融政策调整优化力度已经较大,下一步仍应引导银行适度下调存量二套房贷利率,更好地降低改善性住房消费支出财经要闻。同时,建议二三线城市及时取消限购限售措施,一线城市取消大面积住宅及非核心城区住宅限购限售等,继续从需求侧发力激发居民住房消费需求,更好地提振居民住房消费的意愿和能力,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促进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好转。
-澳洲168-
4、利好政策应出尽出财经要闻,为何股市还是跌跌不休
近期,股市利好政策应出尽出,的确是在能力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到了“有求必应”财经要闻。无论是降低印花税、降低交易费率还是限制减持、鼓励长期资金入市,以及收紧再融资、调低融资保证金等,均得到了实际的落实。但从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,并不买账。在8月28日监管放出史无前例的“四箭齐发”(印花税减半、阶段性收紧IPO及再融资、出台减持新规、调低保证金比例)新政之后,市场再次步入了下跌区间。
从长期来看,市场涨跌由基本面和利率来决定,两者一个决定上市企业盈利的增长,一个决定估值,进而影响股价财经要闻。然而短期来看,市场的涨跌是由资金驱动的,特别是拥有定价权的资金。
而除了内资之外,当下市场中定价能力最强,也是最被投资者看重的,则是北向资金的流出情况财经要闻。
从资金属性来看,内资中无论是保险资金、社保资金还是公募资金等,均是长线配置资金,在股市中资产规模的占比要远远高于北向资金的规模财经要闻。以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看,截止2023年6月,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.46万亿元,相比之下北向资金规模仅仅两万亿左右,更不用提其它的社保基金和规模更大的公募基金。
但是,内资配置型资金的属性决定了这些基金仅构成“存量资金”,虽然规模大、配置占比高,但由于交易资金较少,反而缺少定价权财经要闻。与之相反,北向资金中的交易型资金更加灵活,在增量资金中占比更高,因此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更大的定价权。
那么什么时候内资取得的定价权更高呢?简单来说就是内资中增量资金占比更高的时候,典型的就是2020年的牛市中,基金新发规模屡创新高,新资金不断入市,此时公募基金的增量资金规模远远大于北向交易,因此市场定价权主要被公募基金掌握,公募青睐的“核心资产”不断暴涨,迎来一波“核心资产”的牛市财经要闻。反过来理解当下的行情一样,公募资金发行惨淡,市场中增量、减量资金主要由北向资金主导,因此指数行情与北向高度重合。
而从8月至今,北向资金已经化身“北跑跑”,仅三个交易日净流入,其余交易日均呈现净流出财经要闻。
北向资金强力的定价能力,导致了当前指数受到北向交易的“胁迫”,一定程度导致了市场对各种利好因素不买账,一直“跌跌不休”财经要闻。虽然不能将全部原因归咎于北向资金,但显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。
综合来看,当前市场中各交易主体的资金情况无法支撑起一个牛市财经要闻。内资中公募基金的发行取决于基金投资者,在熊市中不可能会有较大的回暖,更多扮演“锦上添花”的作用,只有股市显著好转时,基金发行才会有较大回暖,并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重要力量。与之相类似,私募资金具有相同的属性。
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等长线资金受制于资金属性和规模,也很难如2020年一样,扮演公募基金推动牛市的角色,在市场的熊市中或许能起到托底作用,但贡献上涨的力量仍然不足财经要闻。
对于北向资金,当前虽然有较强的定价能力,但累计不到两万亿的规模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的带动力量,均有所限制财经要闻。即便北向资金持续较长时间的净流出,但当交易型北向资金规模越来越小时,“带偏”指数的力量自然会越来越弱。
因此从资金的角度看,增量资金的缺乏使得股市难以上涨,但流出资金的有限也使得向下跌的力量有限财经要闻。
对于投资者来说,目前市场交易主体资金带来的影响效应正在逐渐减弱,被无视的利好因素也正在逐渐积累,正是入场的最佳时期财经要闻。
5、日本对华食品出口暴跌41.2%财经要闻,创东日本大地震后近12年最大降幅
据共同社9月20日报道,日本财务省当天公布的8月贸易统计初值显示,包括水产品在内的食品对华出口为141.86亿日元(约合7亿元人民币),较去年同期减少41.2%,创下东日本大地震后,近12年最大降幅财经要闻。
日本时事通讯社分析称,反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中国政府,从8月24日开始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影响日益显现财经要闻。《读卖新闻》认为,中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影响,今后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。
日本不负责任排放核污染水,也连累了自己的旅游业财经要闻。据日本《朝日新闻》20日报道,尽管今年8月,日本进入中国恢复出境团队游第三批名单,但未能因此提振外国游客数量。
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9月20日公布的数据,8月赴日外国游客总数为215.69万人,为2019年同期的85.6%财经要闻。而中国游客只有36.41万人,虽然环比增长6.6%,但仅为2019年同期水平的36.4%。其他外国游客的数量则比2019年8月增长18%。
6、为增加优质信贷人财经要闻,银行对企业贷款利息已经将至3%
面对有效信贷需求不足,如何寻找增量客户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财经要闻。
有报道称,为了拼抢优质客户,十余家银行瞄准同一企业的情况并不少见,“价格战”硝烟弥漫财经要闻。据部分银行信贷人员透露,结合部分地区或行业的财政补贴,有银行向企业提供的贷款利率已低至3%以下。
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《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显示,今年6月,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95%,同比下降0.21个百分点,继续保持历史低位财经要闻。
在部分银行从业者看来,从价格战到服务和效率战,前提是客户需求真实存在财经要闻。但当前主要问题在于经济的微观主体预期转弱,很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,钱放不出去。
贷款并非单向行为,所谓有效的信贷需求,借款人必须符合两点:想借钱和能借钱财经要闻。前者即要有借款意愿,后者则是要符合银行的放贷标准。
“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,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,对扩张持以相对保守的态度,最终也就没有信贷需求财经要闻。”某国有大行信贷人员表示,此前只要把贷款利率下调,很多客户都趋之若鹜;而现在即便大幅下调利率,也很难调动起优质企业的借款意愿。
谈及企业信贷需求不足,有学者认为主要涉及三方面原因:目前非金融企业债务率依然偏高,增加负债空间较小;实体经济主体出于对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心,对项目投资和扩大生产持谨慎态度;虽然新的市场主体涌现较快,但其有效融资需求增加较慢财经要闻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